下面支付谷为大家介绍一下浅谈银联二维码支付
以中国银联快通9.0.6版、苹果13(IOS15.2系统)、华为mate40(HarmonyOS2系统)为例。银联二维码支付可以提供消费、转账、提现等服务。持卡人只需要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,通过出示二维码或扫描二维码来完成支付,无需在接收端输入密码,避免了信用卡消费后的签名过程,操作简单,支付顺畅。
2017年5月27日,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,共同推出中国银联快捷通银行卡扫码支付业务功能。二维码支付简单方便,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多。
包括工农建交和多家股份制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,基于银联标准的二维码支付服务相继推出。只要拿着手机,扫描商家的二维码或者通过中国银联快通中的APP调出个人二维码,让商家扫描,就可以直接消费,不用随身携带银行卡。
中国银联表示,二维码的支付主要基于日常衣食住行的小额消费,建议持卡人开立银行卡第二类或第三类账户,并通过这些有支付限额的账户进行消费,更有利于保障账户安全,享受便捷支付。
本文转自:www.zfgu.cn/zhifu_120.html
11月1日至11月11日,银联处理网络支付交易笔数、金额同比增长20.47%和17.43%。中国银联为“双十一”交易洪峰的平稳度过提供了坚实的支付保障,也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快速、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。
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回暖,为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支付需求,中国银联会同各发卡银行、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建立全方位运行合作机制,为“双十一”期间支付系统稳定运行、支付服务安全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。
持续加强系统建设,保障网络性能稳定。中国银联现已形成上海和北京两地多中心分布式系统架构,并多次进行专线升级和系统扩容,目前可实现多中心系统自动切换,支持峰值每秒24万笔交易,系统的处理能力、安全性、兼容性行业领先。
建立健全运营联动机制,完善运行合作流程。中国银联建立了完善的系统运行保障机制,联合支付机构、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开展多轮次实战压测及演练,提升全员应急处理能力,确保各方能够及时应对,进一步保障“双十一”峰值期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当前,中国银联受理网络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,用户可在46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万家商户扫码支付,银联手机闪付覆盖逾3200多万NFC线下受理商户,近2800万二维码商户。除了系统平稳高效,产品体系更为丰富,支付生态更为完善,风险防控也具有明显优势。近年来,银联与银行在市场推广、场景建设合作、金融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,共同推动业务持续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,探索共赢、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移动支付又称手机支付,是指用户使用自己的移动终端(通常是手机)支付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。或者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、互联网或接近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,产生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行为,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。移动支付整合了终端设备、互联网、应用提供商和金融机构,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、支付等金融服务。
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。所谓近场支付,就是坐车、买东西等。通过刷手机,非常方便。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的支付方式(如网上银行、电话银行、手机支付等。)或借助支付工具(如邮寄或汇款),如掌中支付、掌中充值、掌中视频等推出的电子商务。是远程支付。目前,缴费标准的不统一给相关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混乱。
支付标准的制定已经进行了三年多,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的竞争。根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,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。强劲的数据意味着未来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继续走强。